社群平台策略這顆棋該怎麼下?

知道策略要怎麼訂定、內容應生產什麼和需要與粉絲保持互動後,接下來很重要的點是內容的呈現型態和應放在什麼平台上,這與內容策略能提供的價值密不可分。而市場上有那麼多社群媒體平台,你的品牌又要選擇哪個去經營才能符合目標受眾的口味呢,可以先從了解不同社群平台的特性去著手。以下分析時下最常使用的五大社群平台: Facebook仍是功能最齊全的社群平台,適合需要完整功能的品牌經營,粉絲搜尋到你的時候透過「關於」快速了解你是誰和提供的服務。 Instagram是以相片、圖片為主的社群,強調視覺化。還有限時動態的設計,更是成了一個讓品牌能直接與粉絲互動的地方,可以培養出鐵粉。為現在觸及率較高的平台,而且常常推出新穎的功能,可以滿足喜歡新鮮感的族群。 Youtube是提供影音內容的平台,讓喜歡用影像表現自己的人,有了一個舞台,優點是帶入感較其他媒體強烈。 Blog是以文字的方式提供價值的平台,能吸引喜歡讀長文和文字的閱聽人,而且經營者也可以不用露臉,但與粉絲的互動性較薄弱。 Podcast是以聲音表現為主的平台,適合具有聲音魅力、喜歡聊天講話的人。最近podcast蔚為風潮,想要經營音頻節目的人不要錯過這股潮流了 如何制定平台策略? 一開始就排定出經營的優先級 大多數的品牌初期經營社群時,資源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一次把每個平台上的內容都顧好,所以要根據自己的主要目標受眾,排定出經營的優先級,先選出一個主力經營的社群平台,著手深耕,等到有穩定的成長後,若有必要的話再搭配拓展至第二個、第三個平台。 快速試錯後再選擇 此外,另一種方式是一開始在每一個社群平台上都有一個帳號,發布不同的內容,如此一來粉絲在每個平台上都能看到你的品牌,讓你有更多的曝光機會,也讓粉絲能看到更多元、不重複的內容。並用A/B testing的方式測試,找出哪一個社群平台的內容,粉絲比較買單。再繼續專注經營反應較佳的社群,同時間,慢慢測試其他的社群平台該用哪一種經營方式成效較佳。為盡可能滿足所有的粉絲,有穩定的成長表現後,再去經營其他平台。   進階的做法是讓不同平台間的內容有互相導流的狀況,就能發揮綜效。將自己想生產的內容,放入適合的平台上,再讓平台之間可以相互推薦內容,讓不同的粉絲、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有機會認識你,也讓內容發揮最大的價值。像是Facebook的流量下降後,現在Instagram有較多的觸及率,就可以使用blog文章搭配Instagram去經營,在Instagram的限時動態上放上blog的文章連結,讓喜歡觀看限時動態的粉絲,有機會轉往到blog去看有較多資訊量和脈絡的長文章。 圖:在限時動態點擊、上滑「查看菜單」,會轉往到該品牌的應用程式   操作社群最重要的是觀察,在不同的平台、面對不同的族群,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語言及語氣。發文時間方面,不同平台的最佳發布時間不盡相同,可以參考後台數據並透過實驗來找到最佳安排貼文發布的時間。 參考資料: 社群媒體行銷系列|什麼時候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上貼文最有效益 擬定社群行銷策略,你要掌握這5大問題…

3 years ago

社群經營最重要的一些小事

了解社群是什麼,並能善加運用其特性後,別急著po出第一篇貼文啊!先來問問自己或公司經營社群的目的為何,因為不同的目的會有截然不同的策略。 量身打造經營社群的目的 如果要談論經營的成敗,就取決於你自己定義的目標是否達成,而同一個社群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目標,經營社群的目的有很多種,一般來說包括:導流、品牌經營/信任建立、導購。PO 文之前小編要先釐清社群的經營目標,並以此建立OKR,讓團隊了解「要做什麼」及「如何做」。 每一組目標目標(objectives) 搭配 2~4 個關鍵成果關鍵成果(key results) Objective 提升IG集客力 KR1 集客力(觸及率、按讚數)、追蹤數 KR2 收藏數、轉換率 To-do action 每週一、三、五發文 每天一則 IG限時動態…

3 years ago

利用社群的特質

安迪沃荷那句「在未來,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預告了社群媒體時代的到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下,各式各樣的內容搶佔著眼球的注意力,也讓人與人之間更容易溝通、交換價值。但在開始經營社群媒體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社群」是什麼,而不是盲目跟風,最後不得要領。   根據維基百科,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定義是:「人們用來創作、分享、交流意見、觀點及經驗的虛擬社區和網絡平台。」簡而言之,社群媒體讓一群擁有共同點、共同興趣的人可以在線上聚集並交換價值。它有六項特質,包括:傳播結構扁平化,較能去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近用能力高,社會大眾可以便宜或免費使用;專業門檻較低,每個人都有發佈內容的機會;即時程度高,一篇發文的製作成本較傳統媒體來得低;非固定不變,平台可以隨時隨地的更新與編輯。了解上述社群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的特質後,就能好好利用上述特點去發揮。 基於上述特質,社群平台上自然充斥著內容,也讓企業與社會大眾間的距離變近,此時,最能解決大眾問題、提供價值的企業,就可以得到珍貴的注意力。觀察在社群上常見受到歡迎、爆讚、爆留言的內容像是:乾貨文、懶人包、時事文等等。所以可以輕易理解到每個來到社群的人都是目的導向的,畢竟時間寶貴,所以當你能為他解決問題、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願意與你互動。一開始你是誰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但當你提供的價值,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好時,逐漸地他才會開始去認識你⁣⁣⁣⁣⁣。當你建立與粉絲的信任後,粉絲有了與你溝通、交流的習慣,賣東西這件事就變得像朋友在推薦他東西一樣順理成章。但不同性質的企業、品牌,還有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像是提供知識性內容的品牌若能樹立在這個領域的專業、權威性,他所想要溝通的事情就會更容易被說服。 但確認自己的定位和能提供的價值後,不代表事情就結束了,畢竟「社群」強調的是雙向溝通。所以,你提供的價值是否真的被人需要,要在與粉絲互動後得出結論,透過粉絲的反應、後台的數據,不停的歸類粉絲喜歡的內容,雙向溝通過程中調整內容和互動方式,慢慢與粉絲達到共識。剛起步就成功的帳號在少數,隨著經營經驗累積、粉絲的反饋不停進步,才能逐漸讓社群經營上軌道!社群是人們聚集的場所,其中一個特質就是瞬息萬變,能掌握當下趨勢話題的人,就能搏得版面,所以將內容與時事接軌,甚至創造熱門話題,才能在內容海中脫穎而出。 參考資料: 社群經營不是從行銷開始?你必須先掌握這四個觀念! 社群行銷攻略!掌握社群經營策略的關鍵心法 不要想去「玩」社群,社群經營必須先做到的十大重點! 社群經營者的第一堂課(上) 經營社群前,先想清楚為何而做! 社群行銷人3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解析社群經營3大核心觀念,一步步打造優質社群平台,吸引忠實顧客

3 years ago

Retention 分析的基本概念 1 – User Life cycle 框架

Retention Anlaysis 留存率分析這個詞大家都不會太陌生,許多人在行銷或是在產品分析上都有看過這個浮濫到不行的詞,但到底留存率分析可以用到哪些概念?我們每一次談論的『留存率分析』又是針對什麼面向的User 討論分析?今天我們要來用一個簡單的框架跟大家談一下retention 分析 -User Life cycle . (more…)

3 years ago

企業只要即戰力?行銷新鮮人該具備哪些特質

  撇除名校光環、資歷、證照...等外界給予的肯定也好,包裝也罷,你還剩下什麼?讓我們先將這些標籤撕下,看看真正的能力與特質吧。 不論是即將畢業的在學生、初出茅廬的新鮮人,又或是即將轉換跑道的社會人士。若是瞄準了行銷這個領域,肯定都想了解,自己究竟該做哪些準備來因應呢?考證照、進修、累積作品還是坐等伯樂? 行銷絕對不只是寫寫文案、或是查看報表,以下筆者以能力與特質來切入行銷新鮮人可以培養的方向。   思考方式 筆者認為思考方法可以說是行銷人的核心競爭力。你是否曾經有瀏覽社群平台時,被某篇貼文吸引注意力的經驗?這些貼文或許搞笑、或許是時事,也有可能是從未了解的冷知識集錦,其中不變的是創意與連結,內容的有效傳達,也許大半仰賴行銷人員的描述與包裝方式,這正是行銷之於企業重要的因素。 (photographer : Startup Stock Photos,link : Pexels) 結合理論與實務 學習過行銷課程的人,也許對於各種模型、理論都能談論的頭頭是道,但是理論該如何實踐與應用又是另一回事了。 舉例來說,稍微了解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鏡向神經元」的存在,這是主導靈長類學習、模仿、共感的關鍵;也就是說,「廣告」之所以能發揮效用,也多半是肇因於鏡向神經元的生理機制。如果只知道心理學課本的內容,而不加以運用,可能鏡向神經元對你而言只是猩猩學會吃香蕉的實驗,背後的原因和應用卻一概不知。當然,也許你的人生不會因此受到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說是相當可惜的。 適應能力 長遠來看,你需要具備能夠適應「變化」的能力,因為不管是客戶或市場狀況都會隨著趨勢轉變。而短期來看,在專案項目的執行規劃期間,你也需要能在時間短、壓力大的情況下快速反應。因此下文也會談到行銷人對於趨勢的敏銳和洞察能力。 洞察力…

4 years ago

潮流還是傳統?——替你分析數位行銷和傳統行銷的差別

繼前幾篇介紹完行銷、行銷人、In-house、Agency的概念與差異後,就要進入近期最受關注的行銷方法——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了! (photographer : Federico Orlandi,link : Pexels)   縱使瀏覽徵才資訊、培訓課程的次數不頻繁,或許「數位行銷」這個關鍵字也已悄然、沈默地出現在你所接收的資訊中。遠自網路的出現、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出世,乃至 5G 時代正熱烈地展開,在互聯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時,數位型態所展示的種種訊息、依附的平台媒介/平台優化、使用者族群、等等......,早已成為了當代行銷人必須正視且鑽研的課題。 那麼,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改變是什麼呢?讓我們先將行銷方法劃分為「傳統行銷」和「數位行銷」,再分別比較兩者的差異。 傳統行銷 傳統行銷,顧名思義也就是相較於數位行銷更加傳統的作法,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網路使用」的有無。佔傳統行銷最大宗的分析方法就是傑羅姆·麥卡錫(Jerome McCarthy)所提出的「4P分析」,也就是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策略。同時也是從「企業」出發的思考,而非「顧客」。 傳統行銷的優點在於具有「現實感」上。消費者可以透過真實的五感去體驗商品,這也是為什麼美妝產業的實體通路在數位的浪潮中屹立不搖,衣物、精品、房屋等需要消費者去實際觀察感受的產品同樣如此。傳統行銷的不可取代性可以從「網路的有無」中探討,假設是投放在社群的廣告,自然就只有該社群平台的使用者是可能觸及對象,然而實體的街道、車站卻是不論何人,只要經過了、看見內容,就會接收到資訊。 至於傳統行銷的劣勢,主要是缺乏「數據」。若以張貼海報推廣為例,也許可以就車站、地區的每日人流量來計算觸及人數,但是有多少人是因為看見海報而完成購買(也就是轉換率)就不得而知了。數據的重要在於行銷活動前的評估與後續分析,當有了足夠的數據,經營者就可以著手於廣告成本的最小化、不同行銷方式的測試、與潛在受眾輪廓的限縮之上。 傳統行銷到數位行銷的轉型,所提倡的理念就是從「物」本位(產品)移轉為「人」本位(受眾)。 數位行銷…

4 years ago

岔路口的抉擇——你選擇In-house還是Agency?

談完了行銷人的定義,我們要接著討論行銷人可以在哪些職務發揮所長。行銷領域的工作可以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分為兩個種類——In-house 和 Agency。 大半行銷人甫入行時,就需要面對 In-house 和 Agency 的抉擇,究竟哪一種更適合自己,哪一種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更有幫助呢?以下是兩種行銷工作的簡單介紹,最後我們也會結合統計結果呈現目前趨勢。 品牌端In-house In-house 是由企業內的行銷部門來規劃行銷策略,是由上級指派任務,預算由公司內部控制,行銷策略的制定需要以公司的長期利益為準則。 對於「剛入行的行銷人」來說,In-house 的優點就是行銷策略可以長時間的規劃與執行,當然我們可以將目標切分成短、中、長期,但是都在同一個企業內部的優點,就是策略不會因為人員的更迭而出現重大的斷層,並且可以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出謀劃策。In-house也可以接觸到公司全部的資料,在統計數據上較為完整;加上行銷部門要負責所有的行銷規劃、執行,從線上、線下不同的行銷方式也可以更全面地認識到不同類型的行銷方法並實踐。 在這樣的環境下,行銷人可以快速的累積對於所在「產業」的熟悉,然而這同時也是職涯轉換上的缺點,意味著一旦脫離了原先的環境,就很可能會因為不了解其他產業而受挫。 代理商Agency Agency 就是從企業外部,也就是代理商的角色來幫助企業處理行銷業務,通常是建立在專案的基礎上實行、需要先經由「提案」才能被客戶選中,並且針對某類型的行銷(如社群行銷、內容行銷、廣告投放......等等),相較於In-house更為專精在特定的行銷面向,比如社群操作、平台優化、數據分析。 對於行銷新鮮人而言,Agency 工作的好處就是可以專精在特定行銷技能上;再者便是因為職務需要,擁有和不同產業接觸的機會,不僅可以累積人脈,也可以藉此了解各產業所側重、較有效的行銷手法和目標。 在…

4 years ago

你對行銷的定義是什麼,你是位行銷人嗎?

行銷是什麼? 要了解行銷人是什麼,首先我們必須先定義「行銷」的概念。 對於不解箇中三昧的人而言,「行銷」也許和銷售、廣告互為同義詞。然而,銷售往往單次只能面對少量客戶,並且是在商品、服務已經成形後才進行的的資訊傳達;廣告則是針對產品所推出的活動,目的僅僅是促進商品、服務出售;行銷卻是在商品、服務出現之前,就擁有完整架構的一連串活動,是一項長期的投資,並且是由市場(也就是顧客的角度)出發,而非公司內部的觀點。 被譽為行銷學之父的Philip Kotler曾經說過:「行銷是針對目標市場的科學和藝術,透過探索、創造、提供價值來增加利益。」 也就是說,探索、創造、提供價值是行銷的方法,而在目標市場中創造利益則是行銷的目的。而行銷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這些環節中,將行銷的理念、策略和目的付諸實行。 那麼,行銷該執行哪些步驟呢? 行銷的流程會依據所在產業、商品性質、傳統或數位等因素而有差異,然而行銷的核心仍然是針對目標市場、以利益為目標的行動。所以我們可以將流程大致區分為: 市場調查與消費者行為 決定目標受眾/市場 擬定行銷策略 執行行銷活動 行銷人的角色 行銷人的重要在於,該如何從前期調查研究中獲取正確的資訊,以制訂策略、提升產品價值,也就是在不同的目標、情境下,應該採取哪種手法來實現目標。 而這絕不僅僅是區分受眾、發放廣告就能達成的,因此行銷往往需要團隊集思廣益,以建立完善的觀念和策略;更甚者,行銷團隊也應該參與流程中各個重大決策,不論是產品研發/活動發想或最終上線的型態,因為行銷會影響產品的計劃制定、產品所希望達成的目標也會影響行銷策略的擬定。 除此之外,行銷人還有一個相當關鍵的任務,就是增加產品/服務的附加價值。從根本來看,行銷的目的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而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的要點,就取決於產品是否能跟上時代(不管是科技變遷或話題潮流)以及切身了解顧客的需要、從顧客的角度來推出產品,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 最後,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是行銷人呢?行銷人即便透過了種種複雜的分析與策略擬定來達成目標,但是行銷的本質不變,行銷人也依然是基於行銷本質而行動。 也許我們能夠簡單的回答,行銷人就是一群致力於提升顧客生活品質與滿足顧客需求的人。

4 years ago

從 0 認識 Facebook Pixel

投放 Facebook 廣告時,經常會需要將廣告導回自有的網站,因此追蹤流量與轉換名單能協助下一次再行銷廣告投放更精準,而 Facebook Pixel(像素)即可協助完成追蹤與紀錄,也可以用量化的方法衡量該廣告的有效性! Facebook Pixel 是什麼? Facebook Pixel 是一項分析工具,將一段 JavaScript 程式碼放置於自己網站的程式碼中,當網站訪客執行您想要追蹤(稱為轉換)的動作(稱為事件)時,Facebook Pixel 即刻啟動追蹤。,瞭解用戶在網站上採取的行動,藉此衡量廣告成效。 Pixel 的功能: 確保廣告投遞給理想目標受眾。接觸新客群,或找出曾瀏覽特定頁面、採取您期望動作的網站訪客。 帶動業績成長。設定自動出價,觸及較有可能採取您期望動作(如購買)的用戶。 衡量廣告成果。衡量用戶看見廣告後的行為,深入瞭解廣告成效。…

4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