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化研究是一種依據認知心理學相關理論去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的一種研究方法,常為使用者體驗研究員所使用。在商業上使用者體驗研究員通過觀察、訪談等手段,通過小量的樣本,搜集用戶的特徵,呈現該族群的見解,通過同理心以在產品的功能或設計上進行優化。
質化研究因為其試圖了解使用者觀點的特質,故合宜使用在發想或獲得量化無法反映的觀點與問題為之尋求解答,而少用於作為商業決策的最終結果。
質化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讓研究者了解「為什麼」、「如何」?從現有的資料中建立假設,藉由質化研究進行證明。與量化研究相反的是,量化研究客觀的以數據呈現象之「什麼」、「多少」、「頻率」等事實。
故質化與量化屬於兩套體系,兩者可以是相斥或互補的一種研究方式。
質化分析是指通過如訪談、觀察、分析、可用性研究等手段對調查範疇內的事實進行詮釋,從用戶的看法中找出行為背後的認知心理。量化分析指的是採用統計檢定形式來對現象進行系統性觀察與歸結呈現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調查解果
在於當對於現象或原因不明確時,通過質化和量化的方法能夠拼湊於更趨近於事實的研究結果。
例如:進入場域進行田野調查,通過像是游擊式訪談、參與式觀察法等等的描述紀錄進行資料分析。
例如:Spotify通過用研人員招募使用者以日記方式紀錄用戶收聽行為,以日記研究了解感知體驗。
例如:在進行服務設計時的探索和定義階段,會對利益相關人進行訪談以定義現有的服務缺口。
例如:Hotjar、Google Optimize 、Microsoft Clarity
而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商業應用,常通過以下工具方法獲取內容
上述的不同種方法所搜集來的文本內容,將可以通過以下過程找出脈絡提取洞見:
1.提取文本關鍵的資訊
訪談當中,受訪者會對不同提問進行回答。每個訪談對象針對各自體驗陳述其觀點。將受訪者陳述的內容視為分析文本,提取文本中的關鍵訊息。
2.相似概念的集合
承接上述研究者提取了眾多不片段的關鍵訊息。而此眾多片段通過研究者將相似概念進行相似,可以在一文本裡面抽取出多個概念。研究者提取的某概念能夠回應某主題,方法是將一個個概念牽引成論點。在這裡研究員可以根據您所要研究的內容進行分類,像是:服務流程、用戶痛點…等。
3.創造洞見
在研究者找出洞見前,研究者需要通過多次的概念排列、抽取或置換,以組織文本間的關聯性,激盪一個議題下的可能性,以挖掘根本原因和需求。在需求中找出商業機會點。
在進行質性研究時,研究內容的定義是需要被事先釐清與界定。被清楚定義的研究內容有助於在後續分析、轉化需求為機會點的過程後,你的產出能夠真正幫助你解決你所真正要解決的商業問題。
小範圍的瞭解用戶群體,呈現該族群的觀點。以在產品設計時能夠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樣貌,從用戶的體驗去進行產品設計與優化。
會產生偏差有以下可能:
故在質性研究上,通過量化資料的引用,諸如:市場報告、趨勢報告等。能夠規避該風險以提升可信度,和主觀詮釋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