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的「用 A/B Testing 提升你的網頁轉換率!」中,我們已經知道 A/B Test 執行前的基本觀念建立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暸解整個測試的骨架。接續這篇要做的則是「填肉」,說明 A/B Test 具備哪些元素、這些元素的意義、如何設計這些元素以及要如何去解讀?讓我們在做 A/B Test 時規劃與執行都更加完備。 一個完整的 A/B Test 一定會至少包含「被測者」、「指標」、「測量」、「假設」這四個元素,當你少考慮其中一個,或是沒有把它安排在你的 A/B Test 中,顯而易見的這個測試有很高的機率會在規劃階段就出錯,使得數據結果與資料分析都不具備參考價值。…
當行銷人想提升產品的轉換率時,會考慮的點不外乎增加廣告投放預算、嘗試多種廣告素材或文案、調整產品售價、舉行產品相關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行銷操作手法,但若我們將目光放到網站本身,則有一種有效提升轉換率方式,叫做「A/B Test」。 在正式認識 A/B Test 之前,你可以先理解轉換漏斗與管道分析的概念。 轉換漏斗 最經典轉換漏斗為「AARRR」,其對應分別代表 Acquisition(獲取用戶)、Activation(成為會員)、Retention(持續回訪)、Revenue(產生營收)、Referral(推薦其他用戶)。我們可以視這個過程為一般常見的用戶旅程,也就是一個用戶在完成購買前的每個階段,且在購買後他還會向其他人推薦你的產品。 一般來說,每個網站的行銷漏斗都會略有差異,你可以透過 GA 觀察使用者路徑,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轉換漏斗。 管道分析 管道分析則是紀錄自己使用哪些管道來獲取用戶,並找到能帶來最大的商業價值的管道。假設我今天要出售一堂線上課程,分別使用了 Google Ads、臉書廣告、eDM、網站公告這四個管道來銷售,結果顯示臉書廣告能帶來最多購買用戶,則在下一波的行銷活動中,我就可以想辦法去增加臉書廣告預算或是提升轉換率,來增加購買數。 其中「提升轉換率」這個概念就可以跟漏斗分析結合,你找到了最佳管道,並針對這個管道的用戶路徑做轉換漏斗,有可能結果出來是這樣的: FB 廣告-課程試看頁-課程介紹頁-課程價格頁。 為了提升轉換率(橫線處),我們可以利用…
操作 A/B Test 前必看!五大地雷你中了幾個? 解釋 A/B Test 的重要性 釐清一般常見對 A/B Test 的迷思 解釋為何正確操作 A/B Test 很重要 一提到 A/B Test,最經典的案例肯定非「把按鈕換成紅色來提高轉換」莫屬了。然而 A/B…
Google Ads 提供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廣告出價方式,依據你的每個廣告所想要達成的目標進行選擇適合的出價方式,以下針對不同的出價方式進行說明,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學習到: 什麼是出價策略 (Google Ads Bidding)? Google 的出價策略的結構 自動出價策略 (Automated Bidding) 的類型有哪些? 關於智慧出價 (Smart Bidding) (以下資料參考字Google Ads 官方說明,2020更新版) …
Structure data 這個詞對於許多做過SEO的人應該來說都不陌生,Google 近年來不斷推行這樣的一門技術,但他到底對於大家來說有什麼幫助?還有他為什麼很重要呢? 這篇文就要帶大家來認識何謂Structure Data. TL , DR (摘要): 簡單說Strcuture data 就是一種Google 支援的特定資料格式,透過這種類型的資料格式,可以讓網頁在Google 上呈現各種不同類型的互動效果,像是更多的額外資訊、以及產生更多的連結等等。 什麼是Stucture Data ?…
什麼是GTM的Custom templates? Custom templates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將重複性的代碼轉為模板。 以GTM官方的解釋來說,就是提供客製化代碼的模板,讓使用者可以在模板化的情況下輸入變數,輕鬆的創建和共享自訂的 JavaScript 和 HTML 設置。 如何使用Custom Templates? 首先進入 GTM Custom templates 自訂模板後,可以看到四個細項可以選擇 資訊:資訊欄位是用來告訴使用者 templates 的使用功能和敘述,不管輸入什麼都不會影響到此模板接下來程式的執行…
如果同時擁有兩個以上的網站時(正式站、測試站),不需要再用多個 GTM 容器來區隔,也不用再建立過多重複的代碼,快試試使用 GTM 的環境(Environments)吧。本篇簡單從如何建立環境、發佈、區隔環境GA到預覽,都有詳細的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篇大綱: 如何建立 GTM 環境 發佈不同版本的 GTM 環境 利用環境變數來區隔 GA 一. GTM 環境 ▍什麼時候會使用到 GTM 環境…
google analytics網頁的左邊欄位,點開目標對象、客戶開發就會發現滿滿的工作階段,如果不懂工作階段的定義,那你裡面的相關數據可能會看不太懂,很久以前我有看過舊版的官方介紹,看完其實一知半解,一直以為工作階段會近似於入站或是使用者,然後有時候看數據就用猜測的。例如說單次工作階段頁數,雖然知道是瀏覽頁數除以工作階段,但你在交叉比對其他數據的時候,就比較難分析出真正原因。 官方文件: Google Analytics 工作階段 工作階段定義 官方定義是『 工作階段代表指定期間內在網站上發生的多項使用者互動;舉例來說,一個工作階段可能包含多個網頁瀏覽、事件、社交互動和電子商務交易』,簡單講就是當使用者進入網站,那一刻起就算一個工作階段,沒有所謂使用者進來一跳出,沒有計算到工作階段,他跟網頁停留時間邏輯不一樣,不是依靠節點相減計算的。 一般正常流程 使用者輸入 https://iandays.com => 載入網頁 (計算為一個工作階段) => 點擊連結 進入一篇文章 (總共只算一個工作階段) =>…